栖息场所稚虾培育过程中栖息场所非常重要。实践证明,用合成纤维绳效果很好,但在生产过程中常采用棕榈片和水葫芦。加入水葫芦能改善水质,增加稚虾的隐蔽场所,并能补充稚虾的饲料。2.生长情况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平均水温在28℃,酸碱度值在7.4~8.45,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经过25天的培育,稚虾平均体长可达2.4厘米,成活率**过80%。出池的幼苗可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2009年,闵桥镇联圩万亩“荷花荡”渔业科技示范户曹保连、刘友东等看准了龙虾的市场行情和效益空间,利用自家的藕田进行套养龙虾,取得了亩产龙虾30.5公斤,龙虾亩平收入563.8元,荷藕套养每亩收入可达4000元的高效益
龙虾苗养殖中心
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及时改良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质恶化,再采取什么措施,水质都难以调节好。
经过近十年钻研,我们对龙虾的习性、繁殖、生长、防病治病等课题,进行过千百次的试验、分析、研究。现在已总结出了整套成熟可靠的《龙虾快速高产养殖法》我们的:种苗+技术+方法=成功率100%。淡水龙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亩投放种虾80—150斤左右,每年滚动式的繁殖饲养方式,每年成品亩产量可达1500斤左右,一次性投放虾种,3—5年内不再购种投放,而且子系代不退化,不变异,亩产量长期保持不变。按保守大众价22元/斤计算:1500斤×22元=33000元
龙虾苗养殖小龙虾批发价格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条件下主要摄食**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及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该虾养殖中的饲料比较容易解决。2、创新模式,让小龙虾沿着“致富新路径”精彩跨越在充分利用省财政项目扶持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吸纳民间资本多方共同投入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发展壮大小龙虾产业,促使小龙虾养殖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
通过对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基础上与**龙虾,经过优选**寄养训化提纯复壮培育出来一代优良品种,无杂交属性,繁衍品种不退化,一次投种,多年受益。所诞生的龙虾生存能力强、适应广、简单易养、食性杂且容易管理,一人可养30-50亩以上,其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前景非常可观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龙虾无人工育种的空白,改变了龙虾货源仅靠**无人工专业养殖的历史。
相比**淡水龙虾,它具有①个头肥大(单体100克左右)、腹肉、食性杂、适应性广、肉多鲜嫩细腻。②耐寒耐暑,冬季*转塘保温、可常年投种四季生长。③繁殖力强,产量高,生长快、周期短、常年产卵繁殖(抱卵量是**龙虾的2一3倍,体型越长,产卵量越大)产卵3-5个月即可上市。④适应力特强,无病虫害,是目前市场上较**的品种。⑥池塘、水田、湖泊、河流、河汊以及部分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或半咸水均可饲养。
龙虾又称克氏螯虾,它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在生产实践中,大多以混养为主,如成鱼池、鱼种池以及河蟹、青虾养殖池等均可混养盱眙龙虾。池塘混养盱眙龙虾应注意以下问题。 1、池塘进排水方便,能保持水深1--1.5m,池坡比1:3,池周有防逃设施。 2、宜采用对龙虾无危害的清塘物进行清塘,要彻底杀灭黑鱼、鲶鱼、水蛇、蛙类等敌害生物,以及致病菌和寄生虫等。 3、池中保持一定数量的水草、树枝等隐蔽物,供龙虾栖息、攀援,脱壳、摄食。可种植部分水草如:轮叶黑藻、水花生、苦草、水葫芦等,有草面积占池塘水面的1/5--1/3为宜。 4、混养池中不得养殖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鳊鱼等也不宜过多。可混养的品种有鲢鱼、鳙鱼、异育银鲫、河蟹、青虾等,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混养品种。 5、可选用捕获的**幼虾作虾种,规格要在3cm以上,肢体健全,活动能力强。亩放虾种0.6--1万尾为宜。亦可选用抱卵虾入池繁育进行养殖。
龙虾苗养殖怎样养殖龙虾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包括红螯螯虾和牙别螯虾两个品种。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并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水产研究所对引进两种澳洲淡水龙虾试养研究,红螯螯虾生长速度比牙别螯虾快,牙别螯虾耐低温能力比红螯螯虾强。本章重点介绍有关红螯螯虾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方法。大部分摄食在黄昏和夜间进行,晚上的投饲量要占全天70%~80%以上,饲料应沿四边投在池塘浅水处,投喂均匀,防止争食,残饵应及时清除,避免败坏水质,诱发虾病。